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正文

【常信风采】拥抱机遇 奠定未来

发布日期:2021-06-21

2000年10月,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信院”)成立的年份,常信院由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以下简称“常无校”)和常州市电子职工大学(以下简称“电子职大”)合并组建而成。常信院一成立,立马被贴上了两个标签:江苏省首家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首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时光过去了21年,到现在还有不少职教同行在问,当年的常无校,为什么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竞争如此激烈的职业教育界,独占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机?

政策里凸显机遇但机遇靠抢

上世纪90年代,职业教育改革春潮涌动,全国、江苏特别是职教大省江苏职教强市常州,职业教育的竞争更是风云际会,当时的常无校并不被业内看好,省内有部属学校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和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资历和实力都在常无校之上;市内有老牌学校纺工、轻工、机械,名气和声誉都响过常无校,加上九十年代电子工业正在向信息产业转型,常无校的行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并不明显,要想独立升格,难度可想而知。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以高等职业教育兴起为主要特征,基本路径是大力推进“三改一补”政策,加快高等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职业大学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变。1994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影响职业教育改革走向的“三改一补”政策正式出台。

有没有捷径可走?当年的常无校和电子职工大学的领导敏锐地感觉到了政策里隐藏的巨大机遇。1996年年底,常无校牵头,率先在常州成立由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常州市电子职工大学、第三职业高级中学、常州市电子技工学校联合组建“常州市职业教育训练中心”,迈出了集团化办学的步伐,也是为后来的合并组建热身。1997年上半年,在当时的电子工业厅和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常无校和电子职大联合成立了“常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当时的暂定名)”的申报专班。开启了高等职业教育升格的论证和申报之路。

现在再来看这段历史,如果不走“三改一补”之路,常无校独立升格,也许是早晚的事,肯定也要晚一二年,但是在江苏,在常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机就要被别人占领。可见,发展的机遇写在部委办的政策文件里,但是要靠我们的领导们去捕促,去抢抓,当年的两校领导依靠强大的职业教育转型和发展的政策,再加上自身实力,因势而为,顺势而上,他们知道,先机稍纵即逝,机会从来是给有准备的人。

申报和论证坎坷和机缘

三年的论证和申报之路,充满了各种坎坷,也充满了各种机缘。

常无校在申办高职院的过程中,一边试办五年制高职,一边申报国家级重点中专校,三项工作齐头并进,其复杂和艰辛可想而知,两校上上下下都在为后来的升格做各种努力。1999年,江苏省内的两所部署学校,南京机电学校和无锡机械学校率先升格,给我们的申报工作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机缘来了,经过各种论证和筹备,1999年年底,当时常无校主要负责人和校办公室主任带着自制的红头申报文件(常州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电子工业厅双红头)赶赴南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南京省政府再做当面汇报,再做尝试。在去南京的路上,得知所有的分管教育工作的省市领导正在镇江一个宾馆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汽车临时改道决定往镇江行驶。在全省教育工作大会的会议间隙的休息时间,我校领导又先后巧遇常州市委主要领导、江苏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时任副省长,我校领导立刻向三方领导汇报高职院的申报思路和具体规划,当时分管教育的副省长问常州市委书记虞振新,这所中专校是不是常州最好的,虞书记毫不犹豫点头称赞常无校是常州中专中最好的。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当场将我校的申请材料接收了下来。没过多久,我们在省政府工作的校友就传来喜讯,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常州电子职工大学联合申办大专层次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在省政府办公会议上通过,并得到签署。谁也没有想到,常信的历史就在这一瞬间得到改写。因为一个十分偶然的因素,分管副省长,教育厅领导、常州市委领导在这家宾馆为常信院的申报工作临时开了一次现场办公会,办事效率之高,让当时的常无校和电子职大的领导欣喜万分。看似一次领导人之间不经意间的一次联动,却是常无校和电子职大蓄势待发,水到渠成的结果。

升格的一大步:奠定着常信的未来

弹指一挥,常信升格已经进入了21个年头。21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在常信的发展史上,这21年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21年。这21年,常信能够走到今天,是因为机遇与实力一直与常信相生相伴,而这两者也是互为因果,机遇成就了实力,实力带来了机遇如果没有抓住“三改一补”黄金一般的机遇,就没有升格的第一步,后面的新校建设,评估、示范、双高乃至试办职教本科、做中国最好的信息类高职名校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图文/金亚白、吴立新 朗读/张成 审核/赵宇萱)